一、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查询途径
1、目前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尚未启动,以下内容参考往届情况。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点击查阅
2、如何解读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3、在浏览职位表时,我们首先会关注专业和地区这两个要素。专业决定了是否具备报考资格,而地区则影响个人的报考意愿。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这需根据个人情况来判断。例如,如果你所学专业热门,可以选择先考虑地区再考虑专业;而如果是冷门专业,则应先选择专业,再筛选合适的地区。
4、主要关注四项人员条件:应届生、基层工作经历、政治面貌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报考比和分数。部分职位可能要求具备基层工作经历或应届生身份等条件。
5、国考职位大多要求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考生在选择职位时,需注意查看是否满足学历要求。本科与研究生学历在竞争中是否存在劣势?实际上,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是公平公正的,不会对学历有所偏袒。一些职位可能对英语水平有要求,可通过四六级成绩体现。
6、第四,关注国考招录人数和进面比例。
7、通过以上方法,你可能会筛选出几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接下来,需从细节方面进行选择。你会发现,招录人数各不相同,有的岗位招录一人,有的两人,甚至三五人。招录人数的多少,也会影响报考比。因此,建议选择招录人数较多的职位。
8、此外,还需从进面比例方面进行权衡。有的岗位是三比一进面,有的则是五比一。对于这两种进面比例,如何选择?
9、此时需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如果你笔试能力强,面试相对较弱,建议选择三比一进面的职位;反之,则建议选择五比一进面的职位。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询渠道
1、公务员考试分为全国统一的国考、各省的省考以及各市的市考等。国考考题全国统一,所用书籍也一致;省考和市考则根据省份或城市有所不同。例如,广东的乡镇考没有专用书籍,可以使用广东公务员考试书籍进行备考。中公教育网站会第一时间公布各类公考信息。
2、公务员考试所需书籍,最重要的是熟悉历年真题试卷,并进行一定量的模拟题训练。如果需要强化训练,可以购买专项书籍,如面试专项书籍和行测专项书籍等。
3、购买书籍的顺序为:真题、模拟题、专项书籍,根据个人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4、中公教育网站会第一时间公布各类公考信息,建议关注。
5、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咨询。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查询途径
1、公务员考试是先选职位,再报名。需选择符合自己条件和愿意报考的职位。部分职位可能对学历、专业、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历、应届生身份、户籍等有要求。
2、如何确认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报考岗位的专业要求?可以通过对照专业分类目录、查询《招考简章》等方式来判断。如不确定,可拨打招录机关的咨询电话。
3、如何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岗位?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搜索与自己所学专业名称一致的职位、找到自己所学专业所属的专业类别、咨询招考单位。
四、公务员职位类型
1、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2、(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3、(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4、(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5、(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6、(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7、(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8、(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9、(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10、(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11、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城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七级至十一级。
12、调任人选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3、(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14、(二)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15、(三)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16、专业技术人员若要调入机关担任职位,需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的任职经历,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17、(四)欲调入中央机关或省级机关的人员,须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而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的人员,则需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18、(五)担任厅局级职务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担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担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19、(六)需满足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20、针对特殊情况,若需对第(三)、(四)、(五)项进行适当调整,市(地)级以下机关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请批准,省级以上机关则需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21、第七条明确指出,公务员若调出机关后欲再次调入,并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职位,必须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
22、第八条列出了以下几种情形的人员不得调任:
23、(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4、(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尚未得出结论的;
25、(四)在受处分期间或未满影响期限的;
26、(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27、(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